侯宝林,满族,1917年出生于天津。因家境贫寒,四岁时被舅舅张金斌从外地送到北京地安门外侯家。养父在涛贝勒府当厨师,从懂事起,就饱尝了城市贫民生活的艰辛。1929年,他刚刚十一岁,就拜阎泽甫为师,学京戏。整天打杂、烧水、做饭、看孩子。同时,每天到天坛溜嗓子,练"云手"、"起霸"等京剧表演程式。
12岁时,侯宝林开始学艺,先是学京剧,后来由于对相声的酷爱,改学了相声。先后拜常葆臣、朱阔泉为师,曾在北京天桥、鼓楼一带"摆地"演出,说单口相声,与许许多多旧社会的民间艺人一样,以此挣钱谋生,养家糊口。侯宝林那时无大号,只有个小名叫"小酉儿",师父朱阔泉给他起了个"宝"字,名叫"宝麟",后来由他将"麟"改为"林"。
经过几年艰苦奋斗,侯宝林的相声终于成为杂耍中攒底的"大轴儿"。从清末起,一直到四十年代,按照老规矩,天津的杂耍园子历来是京韵大鼓唱"大轴儿"。再好的相声也只能排在倒二"压轴儿",但侯以卓绝的艺术冲破了老一套的规矩,也为相声增了光,添了彩。
抗日战争期间,侯宝林与郭启儒合作,在京津一带演出,艺术日臻成熟,声名大震。而且,他一改当时相声粗俗的风气,以高雅的情趣与格调的质朴、正派的台风赢得了广泛赞誉。
新中国成立后,侯宝林更焕发了艺术青春,很快就成为妇孺皆知、享誉海内外的艺术大师。此后,他立志相声改革,一面对一些传统相声进行修改、加工,一面又创作了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相声,如《婚姻与迷信》、《一贯道》等。另外,他还主演过《游园惊梦》、《笑》等喜剧电影。
侯宝林临终前口述"最后的话":"我侯宝林说了一辈子相声,研究了一辈子相声。我的最大的愿望是把最好的艺术献给观众。观众是我的恩人、衣食父母,是我的老师。我总觉着再说几十年相声也报答不了养我爱我帮我的观众。现在我难以了却这个心愿了。我衷心希望我所酷爱、视为生命的相声发扬光大,希望有更多的侯宝林献给人民更多的欢乐。我一生都是把欢笑带给观众,如果有一天我不得不永别观众,我也会带微笑而去。祝愿大家万事如意,生财有道。"
马季
第七代相声演员:马季
1934年,马季出生于天津宝坻黄庄镇一个普通之家,其父常年在外经商。马季2岁时就离开了黄庄,随父母到了天津、北京。还在上小学的时候,马季就卖冰核贴补家用。因为和常连安的亲戚是同学,年幼的马季每每胳膊底下夹着冰核篮子,到老常家开的启明茶社蹭免费的相声听,听到高兴处能从椅子上乐得掉下地来。
马季到13岁时,学业终于无法维继,马季被送到上海宏德织造厂当学徒。每天早早起来倒马桶、伺候师傅,做最低贱的活儿。如此三年。解放后,织造厂散伙,马季回到北京。1953年,马季凭借还不错的文化基础,考上新华书店华北发行所,成为工人阶级的一员。和所有"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的人们一样,马季充满了新生的喜悦。
在上海当学徒时,马季没断了在收音机里听相声,并从学说方言中延续儿时的乐趣。1955年,马季参加了刘宝瑞、郭全宝亲自授课的工人业余艺术团。
上点年纪的曲艺爱好者都还记得1956年的全国职工汇演,那一年的汇演相当轰动,出了几个曲艺人才,其中,最抢眼的是马季。汇演结束后,这几个人遭到各文艺团体的哄抢。
马季加入了中国广播说唱团。起初,马季虽然喜欢相声,但并不想当专业的相声演员,他更想去搞电影。团里派老艺术家刘宝瑞对他说:"小子,你说相声有出息,演电影出息不了。"
虽然后来的人们对所谓50年代人的"思想境界"看法颇有不同,但马季创作的作品,格局之大,视野之宽阔,不能不说得益于一个相对高的"思想起点"。相声评论人章乐天对本刊说:"马季最好的作品都是将矛头指向一个现象、一个面,而不是传统相声中最常见的一甲一乙站在那儿自嘲或互嘲。譬如他的巅峰之作,讽刺公章旅行的《多层饭店》,将一个群像展现出来,里面每个人都是打着官腔,那么夸张又那么逼真,情节太可爱了。"
80年代马季有个流行的小段子叫《新地理图》,里边把好多的世界地名串起来,什么排队上厕所是"伦敦",桌上放着一个"巴黎"等。那个相声是他一晚上写出来的,但相关的知识是攒了几十年的。马季常把创作题材指向社会上发生的最新动向,他的很多相声里也留下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在有生之年,马季一直想办相声学校,改变传统的口传心授模式。马季常对弟子说,"在做人方面,一定要摒弃一些旧的东西,有文化一些,别让外界笑话我们没文化。"某一年相声大赛,出了两个清华大学的在校学生,马季非常高兴,已经宣布要亲自教他们,还准备了教案。
"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艺术家,自认为自己做的事是为一个宏大的目标服务,或许这正是马季他们这代人不可超越的根本原因。没有这个目标,就没有这么旺盛的斗志。"章乐天评。"马季这一代人心无旁骛,他们认定了一件事,是值得拼一生的精力和名誉去做的。时代没机会哺育这种人出现了。"
姜昆
第八代相声演员:姜昆
姜昆,山东省烟台市人,现就职于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姜昆现任中国曲艺家协会党组书记,中华曲艺学会会长,昆朋网络科技公司董事长。
16岁在北京灯市口中学初三毕业后,还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就赶上了"文化大革命"。1968年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到当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六团当知青;1975年被选到黑龙江代表队,准备了半年,1976年到北京参加全国曲艺汇演。姜昆1978年底,他以最年轻的代表身份,参加了文革后的全国"第四届文代会",并被选为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中央电视台1983年的春节联欢晚会,选中了他当主持人,并参加创作。自此,他又开始了他艺术生涯的一个新的阶段。十几年的连续参加,他奉献了中国人民一个又一个精品相声:《错走了这一步》、《老奶奶看排球》、《虎口遐想》、《电梯风波》、《着急》、《学唱歌》、《如此照相》、《踩脚》、《妙趣网生》等优秀作品(优秀的作品均为梁左所写)。2000年主持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责任编辑:威展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