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法制网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招商加盟 民生新闻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军事新闻 体育新闻
美食文化 名人动态
时事观察 女性健康
法治生活 男性健康
大型活动 食品安全 生态环保
健康卫生 房产商情 财经在线
娱乐资讯 旅游天下 科技之窗
文化名人 文化产业
中华情缘 书画收藏
报料投稿 查询系统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招商加盟 >

中国新闻周刊:相声的出路在哪里?(12)

时间: 2017-05-23 20:34 作者:威展 来源:网络整理

  黄西(微博)登上了美国脱口秀头把交椅赖特曼的"晚间秀",操着东北口音的英文讲了5分多钟的美式单口相声后,逗乐全美,一夜走红。黄西的段子不少与亚裔新移民的生活相关,这些因初来乍到的懵懂带来的笑料,往往能让人们在笑声中体会到新移民的辛酸……

  黄西火了,用他爸的话说是“黑鸡下了白蛋”。

  自从这个英文名字叫做JoeWong的小个子华人今年4月登上了坐美国脱口秀头把交椅大卫·赖特曼“晚间秀”,操着东北口音的英文讲了5分多钟的美式单口相声,把赖特曼以及老美观众逗得前仰后合之后,他的名字一夜间传遍了大洋两岸。

  黄西远在家乡吉林省白山市的父亲并不知道什么是赖特曼的“晚间秀”,但却在中央电台的广播节目里听说儿子在美国成了“腕儿”。

  但黄西并不觉得自己大红大紫了,虽然在餐馆吃饭经常被人认出来,但粉丝们一般只是礼貌地表示喜欢他的表演,之后就各做各的事去了。他觉得这样挺好,他从来没有盼着自己成为一个出门必须戴墨镜的大明星。

  不过在“晚间秀”之后,黄西还是有些变化,最明显的是多照了几次镜子。“我一直觉得自己长得还可以。最近的媒体报道几乎每篇都说我‘其貌不扬’,我就认真地观察了一下自己。”黄西说。停顿了两秒钟后,他很诚恳地承认:“我觉得他们说得对。”

  黄西今年39岁,这是他讲着“中国人听不懂,外国人不明白”的英语踏上美国土地的第15年,是他讲了5分钟却没能逗笑一个观众的第一次登台表演后的第七年,而他最后一次想要放弃只是两年前的事。

  一生最怕是放弃

  “我做什么事都三心二意没长性,对我来说最容易发生的事就是放弃,所以我一生最怕的事也是放弃。”黄西说。

  所幸的是,在说相声这件事上,黄西真的和自己较上了劲。

  黄西对相声的兴趣早在童年就开始了。家乡白山市河口乡河口公社有一个架在电线杆上的大喇叭,黄西就是通过这个喇叭认识了马三立、侯宝林、马季、赵炎、姜昆、李文华。经常,在放学的路上,同学们都走远了,他会在大喇叭下停住脚步,一个人张着大嘴笑个没完。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给全家人讲自己刚刚听过的相声。

  那时的黄西逃学、旷课,考试成绩每次都在班上排倒数。高中的时候,父亲悄悄托人给他在一个厂子的锅炉房找了个工作。“他觉得我肯定考不上大学,我当时也没有觉得伤了自尊心什么的,反而挺自豪,心想我爸真有门路。”黄西说。

  黄西最后没有成为一名锅炉工,多亏了他高二时的物理老师杨秀华。杨老师和黄西的妈妈熟识,小时候还帮他缝过棉袄,看她的面子黄西就不旷课了。

  这让黄西再次拾起信心,不过赖特曼“晚间秀”一年邀请的喜剧界嘉宾只有20个人,其中新人更是罕见。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黄西觉得他和“晚间秀”的距离越来越远。2007年儿子出生后,为了让儿子能在父亲的陪伴下快乐成长,他再次想到放弃这种“白天制药,晚上搞笑”的紧张生活,他开始把自己写的笑话用录音机一条条录下来,当作告别舞台时留给自己的纪念。正在此时,星探布里奥再次出现了。

  不过,与其说是“晚间秀”的正式邀请把黄西从舞台边上拉了回来,倒不如说是差点把他从舞台上拉下来的儿子又把他送了回来。“我最后决定坚持,是因为想到如果我儿子知道他有个胆小、不愿意冒险、一心只想过安稳日子的父亲,他不会太自豪的。”黄西说。

  亚裔代言人

  有人曾问他:“跟你一起来美国拿到博士学位的人都去大学里当教授,你干吗要做这个?”黄西说:“其实我在中国的时候一直是个随大流的人,上大学的专业是我爸选的,考研、出国都是因为别人在做,我也跟着做。30岁以前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谁,现在我30多岁了也不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了。”

  黄西的段子大都是根据自己的个人经历引发出来的,其中有不少与亚裔新移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因初来乍到的懵懂带来的笑料,往往能让人们在笑声中体会到新移民的辛酸;还有一些是以美国人对少数族裔的刻板印象开刀,以反讽的手法揭示其中的荒谬之处。虽然演出现场亚裔观众并不多,但他们在网上留言却相当踊跃。久而久之,黄西发现人们已经把他当成了亚裔的代言人,而他站在舞台上也有了不同的感觉。

  在美国这样一个族裔融合和族裔矛盾共存的国家,族裔问题永远都是个敏感的话题,黄西非常小心地恪守一个原则——不拿弱势群体开玩笑,除非是为他们打抱不平,这为他赢得了不少其他族裔的观众。(记者/刘子倩)

  相声成功的关键:抖好“包袱”

  相声是笑的艺术,而引人发笑的关键就在"包袱"。"包袱应是群众熟悉而忽略的生活笑点。笑是相声最大的特点,但笑应该是有褒贬的笑,有爱憎的笑。好的相声作品要使笑者有所感奋,有所启发,有所醒悟,有所警惕。不能只是哈哈一笑,开开心而已。

  备受关注的第六届大连“西岗杯”全国相声新人新作推选活动近日结束,年轻演员们创作、表演的新作品,展现出当下相声新人锐意创新、积极进取的新气象。“但这对于改变当下相声创作整体疲乏的现状来说,依旧是杯水车薪,如今的相声创作距离曾经的高峰尚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师胜杰坦言,“进一步提升相声创作还有很多难题亟需解决。”

  题材:既要有生活又要有新意

  以讽刺见长的相声艺术必须有贴近群众生活的相声作品,而这就需要创作者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求得创作灵感,从而写出好的具有讽刺意味的相声作品。中国曲协副主席、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说:“我们当年为创作一个段子,专门深入基层体验生活,有时一去就是几个月甚至半年,可是现在很多相声作者总习惯把自己关进书斋或文艺沙龙中顾影自怜,而不是深入生活挖掘第一手的创作素材,结果创作出来的作品要么是粉饰太平、寻艳猎奇,要么是插科打诨,既远离生活,又毫无新意。”

  中国曲协副主席崔凯告诉记者,本届“西岗杯”评选活动除了在作品的创新性上给予加分外,还特别注重获奖作品一定要能得到群众的喜欢,如果评出来的作品群众不喜欢看、演员不愿意演,那么获奖的意义就不复存在。在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奇志看来,相声作者一定要了解观众,如果不知道观众需要什么,观众在想些什么,那写出来的东西,就没有确定的消费群。一部相声作品,要想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成为精品并流传下去,它必须是“接地气”的,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小剧场相声日益红火的现象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据师胜杰介绍,一些新作在艺术处理、包袱结构等方面还显得比较稚嫩,但不少作品不但有生活而且颇具新意。获得本届“西岗杯”一等奖的《你想了吗》是器官捐献的题材,这个题材并不适合相声来表现,一般成熟的专业作者都不会轻易涉及,因为它很难驾驭,但这次就有作者敢于触碰这个烫手的山芋,这是好事。尽管作品中主人公人物脉络和演员自身身份还不是很清楚,但作者在新的社会、新的时代鼓励人们破除传统迷信思想观念,提倡公德,捐献器官、造福社会的主题很不错,更重要的是它是别人没有表现过的,它留给演员二度创作的空间很大。

(责任编辑:威展小王)

国际新闻

更多>>

民生新闻

更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机构介绍 | 报社动态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查询系统
【免责声明】本站新闻均为转载,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对文章观点有异议或持有反对意见,请及时联系客服处理,谢谢!QQ:501734467
Copyright©2014 www.laoyugongre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四川法制网 企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