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罗王"(罗布藏多尔济)曾聘请朱绍文每天进王府献艺。据北京评书艺人陈荫荣听其师品正三说,穷不怕在罗王府时,一日,大雪纷飞,罗王把穷不怕找到上房说:"都说你抬头一个主意,低头一个见识,今天我想试一试,这么冷的天你若能把我诓到门外去,我赏你一锭银子。"穷不怕眨眨眼皮,面有难色地说:"这可不容易,你若是走出屋,我倒是能把您说进来。"罗王说:"天太冷,工夫大了可不行。"穷不怕说:"您放心,用不了一袋烟工夫。"罗王穿戴齐整迈着大步刚刚走出房门,穷不怕在身后行礼说:"谢您的赏!"罗王问:"谢什么赏?"穷不怕一笑:"您这不是出去了吗!"出其不意地诓了罗王。
相声历史
第三代相声演员:恩绪
恩绪,相声第三代传人,师从阿彦涛。为了避光绪的圣讳,改名恩培,别名恩柯拉图,又名恩密川,绰号大恩子、相声恩子。恩子擅唱太平歌词,演唱时手里敲打两块长二寸半、宽一寸半的竹板儿击节,运用手指、手腕的技巧,敲打变化出轻、重、颤、抖、点、擦、脆等悦耳的声音。
传说清代光绪年间(1875-1908),恩子被召进宫中为慈禧太后演唱。恩子很清楚,这位太后老佛爷不好伺候,杀、剐、砍、抢的内容不能唱,她一翻脸,努嘴便打,瞪眼便杀,真得好好掂量掂量。他单腿跪在地上,一只手比划,一只手拍着大腿侧面,唱了起来:"'烧麦'出征丧残生,'窝窝头,回营调救兵,'锅盔,坐在中军帐,'糖耳朵'、'蜜麻花'当了先锋……"刚刚唱了四句,慈禧就喊停。慈禧问他,"你一边唱一边拍大腿干吗?"恩子忙说:"这是为了找个气口,拍着板。"慈禧说:"这样找板,太不雅观了!"她差李莲英去御花园锯了两块竹板,照恩子的二拇指那么长,大拇哥那么宽。后来,这种竹板流传开来。在艺人们的口中,竹板之名由"御赐"的谐音叫成了"玉子"。直至今天,演员们对手中的两块竹板还是这么叫。
恩绪先后收有十一位弟子,即相声第四代传人:李德钖、李德祥、张德泉、华子元、来德如、王葆山、广阔泉、高玉峰、谢芮芝、骆采舞、戴致斋。恩绪的女儿恩翠卿即是马三立的母亲。
李德钖
(责编: Gracetot)
查看更多美图请进入娱乐幻灯图集 高清美图 图库首页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第四代相声演员:李德钖
李德钖,原名李佩亭,绰号"万人迷"。十岁时拜恩绪(后改名恩培)为师,以"小孩哏"在听众中享有声誉。十五岁拜徐有禄为师,在单口表演方面颇受教益,后又拜桂祯(艺名富有根)为师,学到一些文字游戏内容的段子。
21岁时他名声大振,曾赢得"笑话大王"、"滑稽大王"等绰号,被同行敬列"相声八德"之一。清光绪二十八年起在天桥市场爽心园前边撂地演出,后进入四海升平等杂耍园子演出,渐渐红遍京城。民国初年,李德钖在北京石头胡同四海升平茶社演出时,因得罪袁世凯被撵出北京。在天津沾染上赌博的恶习;因欠赌债,他只好挤出时间重新撂地演出,挣钱弥补亏空。后来奉系军阀张宗昌常让他出堂会,他才不再撂地。
他有四句定场诗自赞说:"滑稽昔说东方朔,后世遗传贾凫西,由清末迨及民国,称王唯我万人迷。"万人迷"来济献艺时在1920年前后,最初在趵突泉边的"望鹤亭"茶社演出。此人相貌古怪,高身阔脸,大眼高鼻,嘴唇外噘。他擅长单口相声,其表演特点为"不笑场",观众们被逗得前仰后合,他却面孔呆板,若无其事一般,故享"冷面滑稽"之口碑。据济南相声前辈黄景利讲,"万人迷"在望鹤亭演出,上台后愣怔怔毫无表情地看观众许久,直将观众看得大笑不止,他这才开始表演。
与李德钖并称为相声八德的还有马德禄、周德山、裕德隆、焦德海、刘德智、李德祥和张德泉。
第五代相声演员:马三立
马三立曾就读于天津汇文中学,初中毕业后,因家境不好,辍学说相声。出身于曲艺世家,祖父马诚方是著名的评书艺人,擅说《水浒》,名噪一时;父亲马德禄是"相声八德"之一,又是相声前辈艺人恩绪的宠徒和门婿;母亲恩萃卿曾学唱京韵大鼓;兄马桂元师承相声八德之一李德钖,以擅演"文哏"段子著称。1930年开始登台演出,学艺进步很快,视野也日渐开阔。解放前,先后与耿宝林、刘奎珍、侯一尘、张庆森搭档。1947年,他登上了被全国的说唱艺人视为大台口的天津大观园剧场,与侯一尘搭档,大受观众追捧;翌年,他第三次来到北京,在华声电台和茶社戏园演出,以他风格独特的马家相声在曲艺迷中引起"原子弹爆炸一样"的轰动。
1958年的反右派运动中,马三立被打成"右派"。因他改编并表演了《买猴儿》,塑造了一个闻名全国的办事马虎、工作不认真的人物形象"马大哈"。但1979年平反时才发现,在他的档案里,没有任何"右派"认定材料,完全是因为指标由起初的4个增加到11个,太多了,只好把他报上去凑数。就是这个"凑数"的右派,彻底地改变了马三立的一切。从1958年秋天当上右派到1977年秋天返回市曲艺团,19年间马三立只说了3年相声,相对应的是长达11年的四次下放劳动,以及被关进"牛棚"做了5年的团煤球、打扫卫生等杂役。
1970年,响应战备疏散城市人口,马三立全家离开天津,到南郊区北闸口村落户。在那个普通的村庄里,马三立一呆就是7年,其间,他甚至还学会了一手很不错的木匠活。
平反以后,年届古稀的马三立和王凤山搭档,将《西江月》、《文章会》、《开粥厂》、《卖挂票》等众多拿手绝活再度搬上舞台。尤为难得的是,老人在无人捧哏的情况下,又积毕生之功,编创表演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单口小段:《逗你玩》、《家传秘方》、《检查卫生》、《八十一层楼》、《追》等等。这些小段一方面融合了传统相声讽刺、幽默的固有特点,一方面又带有马派相声的特色,有着浓郁的市井气息,因此,一经推出,历久不衰,形成马三立艺术创作上的另一高峰。
也许是看淡了,也许是更清醒了,即便总是要被掌声包围,总是要被前呼后拥,历经磨难的马三立对纷至沓来的荣誉和光环总是要保持距离。在掌声中,在人群中,他一次又一次地说:"我不是大师,不是艺术家,我只是个普普通通的老艺人,是个热爱相声、喜欢钻研相声的老艺人。"
相声宗师马三立先生2003年1月10日遗笔
弟兄十二我行七
推倒四六二十一
祖传秘方太找乐
东北买猴乐不疲
包罗万象西江月
入木三分开会迷
老叟从艺八十载
江湖笑面写传奇
侯宝林
第六代相声演员:侯宝林
(责任编辑:威展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