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法制网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招商加盟 民生新闻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军事新闻 体育新闻
美食文化 名人动态
时事观察 女性健康
法治生活 男性健康
大型活动 食品安全 生态环保
健康卫生 房产商情 财经在线
娱乐资讯 旅游天下 科技之窗
文化名人 文化产业
中华情缘 书画收藏
报料投稿 查询系统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招商加盟 >

中国新闻周刊:南昌海昏侯墓发掘全记录(4)

时间: 2017-05-23 20:37 作者:威展 来源:网络整理

其实,在椁底板盗洞的旁边,有一堆金饼印压出来的圆形痕迹,肉眼可见。这处遗迹被盖上黄色海绵,工作人员来往间都会避开。盗洞口附近曾提取出2块散落金饼,杨军担心,会不会是在盗洞口有一盒金饼被拿走,目前难以确认。

主椁室里的宝贝,比回廊中更为精美。2015年11月14日,出土画有孔子生平的屏风、马蹄金、博山炉、青铜灯;17日,两盒金饼及二十多枚马蹄金;18日,两枚玉佩饰,其中一件为韘(she,四声)形佩,质地细腻,雕刻有龙凤图案……几乎每天都有惊喜。

2015年12月20日上午8点半左右,考古队员终于揭开了主棺外棺盖。外棺长约3.4米、宽约1.6米,已通过轨道运出,送往文保用房保存。内棺棺盖上有漆画,出现了一只站立的朱雀。外内棺之间,又发现大量马蹄金、玉器和竹木漆器。

金饼经简单清洗后,闪闪发亮。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青铜器保护与修复专家杨小林目测,纯度还不错。她称量过,少的230多克,多的260克,与汉代“一斤”(250克)误差不大。至内棺开启前,海昏侯墓已出土金饼285枚。

考古队领队杨军因此开玩笑说,“有人说我们挖出了一个银行。”

金饼呈圆形,一面是纵横交错的席纹,一面是气泡状凹凸不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李存信推测,当时的金饼由泥范浇注,席纹很可能是印压在泥范底部的。当高温金液倒入没有经过焙烧的泥范,凉热之间产生的水汽向上蒸发,冲出了金液表面,形成气泡状。

让杨小林感慨不已的,是车马陪葬坑出土的青铜器车马件。她特意向记者展示了一些照片。这些车马件基本是银、铁和青铜材质,表面装饰着错金银、鎏金鎏银。最有意思的是,一件车马器往往是复合材料。

比如,一个名叫盖宫帽的伞头装饰,本体是青铜材料,上半部分镏金,金附着在表面,下半部分则是错金银,即镶嵌金丝银片。再细细一看,金丝银片镶嵌出的,是一幅小狼追鹿的图案。

让她吃惊的是,拥有如此复杂工艺的这个盖宫帽,不过五六厘米大小!“就我个人见到的,与同时代比较,这些错金银青铜器车马件应该是最精美的。”杨小林说。

考古队员田庄则对文字感兴趣。让他激动的,是主棺附近出土的一枚刻有“大刘记印”的印章。印为玉质,只有1.7厘米见方,上方呈乌龟造型。四个字中,最不好认的是“记”字。起初,队员们都以为是“信”。田庄特意上网查询繁体隶书,才纠正过来。

田庄本以为,凭玉印可以确定墓主身份。他印象中,玉印一般是皇室所用,列侯通常是金印。然而,这枚印章除了表明墓主是刘姓皇族外,回避了私人信息。不过,据墓中刻有“昌邑九年造”的漆器,写有“臣贺”的金饼都表明,墓主人属第一代海昏侯亦即故昌邑王刘贺的可能性非常大。然而,墓主身份的最终认定,还是有待于主棺内棺的开启。

待解谜团

一间高大敞亮的库房里,四侧堆积的砖头和塑料膜围成一个大水池,外棺板被放置其中,以清水浸泡,实现隔氧密封。隔壁另一间库房里,数不清的红黑漆器残片被装入注水保鲜盒,细长的黑色竹简则井然有序地躺在清水池中。

这里是海昏侯墓文物保护用房,位于考古工地西侧不到1公里处,占地约4000平方米,内设5栋考古用房及队员的生活设施,部分文物被发掘出土后会转入这里应急处理。

“每一件都是我们亲手提出来的啊!”扎着马尾的管理走过一排排漆器存放架时,突发感慨。停顿了一下,她说出自己的担心:“这些都是散碎的漆皮,还不知道以后能不能拼得上。”

漆器正在进行饱水处理。关于漆器保存,有句俗语说,“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就半年。”因墓室长期浸水,漆木器之前是饱水状态,如果突然变干,漆皮肯定会开裂,甚至缩成一块麻布的样子。早在提取之前,椁室里就时常对漆器喷水保湿,再罩上大块海绵。

在这里,浸泡用的是去离子纯净水,这是因为担心一般纯净水中的离子与漆木器发生反应。接下来,他们计划先加固,再剥离、清理、脱色。然后,以红外扫描对竹简拍照识别,才能对竹简记载的内容进行释读。最后是脱水,以封进长条有机玻璃中长久保存。

这是我国长江以南地区首次出土汉代竹简。参与提取的考古队员吴振华,因一头黄色卷发被叫做“小卷毛”,是一位90后男生。年轻的他此前没有见过真正的汉简,根本不知道这些卷曲干缩、像藤条一样细长的黑色物体是什么。

其实管理自己也不知道。这堆竹简堆积在回廊西北角,有人以为是漆器残片,或者是碎铠甲。起初,没人把它们放在心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竹简旁边的一堆漆器箱子上。

直到一位竹木漆器保护与修复专家、湖北荆州文保中心研究员吴顺清的到来。他曾参与修复湖北荆门郭店楚简、荆州张家山汉简等各省市漆器简牍5万多枚。他查看现场后告诉他们,这些是竹简。

队员们的注意力迅速转向。最终,这堆竹简被分为四块整取,运进文保用房。为了保全这批竹简的完整性,甚至不得已“牺牲”了旁边的几个漆盘。

还有一块没有花纹、只露出几十厘米的“椁板”。管理和队员们在旁边走来走去,都以为是一块椁板,不以为意。有着丰富经验的吴顺清则告诉她,这应该不是椁板,而是一把瑟。后来,一把长2.1米的大瑟被提取出来。

从那之后,管理对师父吴顺清佩服得五体投地。

海昏侯墓专家组力量强大。组长信立祥是国家博物馆研究员,秦汉史研究专家;副组长张仲立曾是秦陵、西汉大司马张安世家族墓考古发掘领队;胡东波为北京大学文博学院教授、青铜器保护与修复专家;王亚蓉是中国织绣领域研究专家;李存信,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实验室考古专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等这些单位,也都参与了实验室考古,纺织品、金属器、漆木器、竹牍、漆皮陶等文物保护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当陪葬坑里出土车马器时,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自己也“蒙”了。南方地区没有出土过车马器,他虽工作多年,却连车马器的名字都说不出来,更别提配件结构了。后来,他们特意从陕西请来技工,才解决这个难题。

在他看来,引入外部专业力量、将考古与文保相结合,是这次海昏侯墓发掘的一大亮点。

(责任编辑:威展小王)

国际新闻

更多>>

民生新闻

更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机构介绍 | 报社动态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查询系统
【免责声明】本站新闻均为转载,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对文章观点有异议或持有反对意见,请及时联系客服处理,谢谢!QQ:501734467
Copyright©2014 www.laoyugongre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四川法制网 企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