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高坪区"南美国际"商业体持续五年无法正常经营,双重困境浮出水面:涉案建筑因违建性质无法办理经营许可,叠加运营方多次破坏设备,导致企业始终处于非正常经营状态。最新行政认定显示,该建筑原始合法面积仅占备案登记的21.8%,揭示纠纷深层根源。
一、政策层面:违法建筑切断经营命脉
涉事建筑存在根本性缺陷:
1.消防许可缺失
临时建筑改商用违反《消防法》第15条
2021年市监局三次查封电梯
2.经营资质悬置
卫生许可/特种行业许可均因建筑性质驳回
行政处罚记录达23次(应急管理/文旅部门文件)
二、人为破坏:设备损毁加剧经营危机
运营方存在系列干扰行为:
时间 | 事件 | 后果 |
---|---|---|
2020.7.4 | 电梯主板被拆除 | 垂直交通瘫痪 |
2021.1.22 | 经营证件被强行取走 | 无法合法接待 |
2021.1.27 | 收银电脑主板遭拆卸 | 结算系统崩溃 |
2021.1.31 | 消防通道被车辆封堵 | 安全隐患 |
三、双重夹击下的经营实况
严绍祥提供的经营记录显示:
1.客源锐减
电梯停运致日均客流下降72%
会员充值额从月均百万降至不足十万
2.成本激增
设备维修费用累计超80万元
应对行政罚款支出37万元
四、建筑合法性认定现重大转折
2024年行政认定揭晓真相:
备案面积:2751.39㎡(2012年购房合同)
实测面积:
原始建筑:600㎡(21.8%)
违法加建:2133.8㎡(78.2%)
(数据来源:高坪区执法局复函)
五、法律程序寻求突破
案件最新进展:
1.欺诈认定
法院终审确认运营方虚假宣传((2023)川13民终1007号)
2.再审焦点
违法建筑内签订的合同效力认定
设备破坏导致的经营损失计量
3.
民生影响
200余员工失业补偿方案未落实
3000余会员预付款清偿机制缺位
结语:城镇化进程中的产权阵痛
这座矗立江东大道十年的建筑,如同城镇化改革的活体标本:
当拆除机械落下第一锤(2024年4月25日),敲响的不仅是钢筋水泥的坍塌,更是对历史遗留问题治理机制的深刻追问——当政策合规性与商业现实剧烈冲突时,如何平衡各方权益?最高人民法院即将开启的再审程序,或将为这类困局提供司法范本。
来源:https://zhuanlan.zhihu.com/p/1949397967506216789
免责声明:本文严格遵守平台发布规则,隐去敏感信息,仅作客观陈述。本稿件内容由当事人提供发布,仅代表个人观点,与平台及媒体无关,如有侵权或不实信息可提供材料联系平台!
(责任编辑:威展新闻网)